1 筑爐前應具備的條件
1.1 焦爐基礎平臺和抵抗墻經驗收合格,土建筑爐辦理工序交接。
1.2 設計交底,圖紙會審和施工方案編制等工作完成。
1.3 砌筑大棚搭設、施工機具安裝完畢。
1.4 爐子縱橫中心線基準點測設完畢,并已固定好。
1.5 斜煙道以下部位的耐火材料已全部到位,且已完成其分造量尺工作;蓄熱室、斜道的預砌筑完成。
2 主要施工方法
2.1 材料運輸
① 耐火材料爐下水平運輸,采用雙輪膠胎板車。
② 耐火材料的垂直運輸,采用在焦爐機側,搭設一條3m寬爐通長運輸道,其中設置一臺2T 卷揚升降機。
③ 爐上水平運輸采用人力搬運。
2.2 泥漿的攪拌和運輸
在焦爐火棚的機側搭設一攪拌站,采用集中機械攪拌,拌制好的泥漿裝入手推膠輪翻斗車,翻斗車由提升機提升至爐側運輸道上,倒入擺放在運輸道上的鐵制大龍盆內,然后由普工用泥桶挑運至各砌筑一點。
2.3 焦爐大棚和砌筑腳手架
① 焦爐大棚采用鋼管腳手架搭設,大棚四周采用竹席加彩條布圍護,棚頂采用竹柃條、木椽條、竹席、油氈加彩條布構成輕型防水層。
② 爐頭砌磚利用大棚兩側運輸道改搭砌磚架;蓄熱室和炭化室砌筑分別采用h=1m,h=2m木架凳上鋪竹腳手架。
2.4 耐火磚加工
硅質及粘土質耐火磚主要采用機械加工,爐端、爐底和爐頂的紅磚采用傳統瓦刀加工,斷熱磚采用工具式切割機或手鋸加工。
2.5 爐體中線、標高的測設與控制
①在焦爐基礎底板施工完畢后,用經緯儀將設置在兩端抵抗墻頂和兩側煙道頂的焦爐縱橫中心線引測投放在兩端抵抗墻的內墻面和基礎廊板兩側反梁的頂面。當直立標桿和水平標板安裝固定好后,用經緯儀將爐橫向中心引投在水平標板上,用水平儀將標高基準點引投至直立標桿上。
② 爐縱向中心的控制采用在兩抵抗墻頂拉鋼絲用經緯儀校正,固定后作為砌爐的縱向控制基準線。同樣在機、焦兩側各拉一鋼絲作為控制爐頭正面線的基準。
③ 水平標板是控制爐子橫向中心的重要手段之一,為此,在焦爐兩側分別在爐底頂面,斜道頂面,炭化室頂和爐頂面設置四道通長水平標板。用以控制爐子各部位砌體的橫向中心。
④ 直立標桿是用以控制爐室各部位標高和層高的主要措施,該爐在每一燃燒室爐頭設置一根(機、焦側各一)為方便施工,直立標桿分兩次設置。
2.6 砌筑與進料工序間的配合
1、焦爐砌筑采取一道墻砌磚,一道墻上堆磚(磚堆碼在木制上磚板上)的交叉流水作業方式。
2、焦爐施工分白、晚二班作業,白班為砌筑作業,晚班為進料作業。
2.7 焦爐爐體施工流程(見下頁)
2.8 各分段工程砌筑方法
2.8.1預砌筑
一預砌筑的目的
為了保證焦爐的砌筑質量,在正式砌筑焦爐之前,應對各部位進行預砌筑。避免因設計及磚的公差問題而造成返工,對蓄熱室、斜道、炭化室的有代表性的磚層和爐頂的復雜部位進行預砌筑,砌筑部位要具有代表性。
(1)檢驗設計是否合理及其正確性。
(2)找出磚的公差及材料本身的材質是否有問題并提出解決辦法。
(3)選擇更佳的施工方式和施工順序。
(4)確定加工磚的尺寸和位置,充分考慮加工磚的合理性及可行性。
(5)檢驗磚縫、膨脹縫的位置尺寸是否在允許范圍內,并了解是否根據材料的公差而可調,并提供可調的方法和依據。
(6)選擇清掃保護的方法及措施。
(7)檢驗泥漿的施工性能。
二預砌筑的場地
要求由甲方提供一塊長20m,寬10m,標高偏差不大于5mm的混凝土地坪或紅磚抹灰找平地坪,其場地必須防雨。
三預砌筑的部位
預砌筑必須全面反映焦爐的結構特點,各部位預砌筑必須反映該部位的整體結構。
2.8.2爐體砌筑
(一)泥漿攪拌
1.焦爐砌筑應采用成品火泥,配合比實驗確定,經過有關單位同意后方可使用。
2.砌筑灰漿必須攪拌均勻,有結塊的火泥在攪拌前用2mm的篩子過篩。
3.已經調制好的泥漿在使用過程中,不能任意加水和其他添加劑。
4.有水玻璃及水泥的泥漿,應在使用前一小時內調制。泥漿結塊后禁止使用。
5.機械、工具盛放不同泥漿時,不得混用。
(二)材料運輸
1.夜間上磚時,設專人指揮,按上磚小票,把磚運至指定的位置,運輸中,要有良好的防護裝置。
2.磚上爐后,應整齊、平穩、合理的堆放在保護板上。嚴禁直接擺在磚墻上。以防損壞砌體。
3.堆放好的磚經專人檢查驗收后,把尚缺的磚號、數量寫在上磚小票上,以備白天找零補差。
4.嚴禁穿帶有鐵釘的皮鞋上爐作業。
5.白天上灰補磚,設專人統一指揮,合理安排先后次序,穿插進行,以免影響正常砌筑。
(三)中心線、標高的測設與檢查
1.砌磚開始前,應在水平標板上,刻畫炭化室中心線及各墻的寬度線。在垂直線桿上,刻畫各磚層的標高線。
2.垂直標桿每隔兩個炭化室安設一個,垂直標桿與水平板共2 層。第一層在基礎平臺滑動層的水平面上,第二層在燃燒室保護板底座磚面上。
3.標板與標桿的接點嚴密牢固,使用過程中,經常檢查校正。
4.劃線定位應使用精密的經緯儀,水平儀,校正過的鋼卷尺準確的進行,并在砌筑過程中經常檢查。
5.砌磚過程中,下列部位應編制標高平面圖。
⑴基礎平臺表面滑動層下表面。
⑵蓄熱室墻頂面。
⑶炭化室底。
⑷炭化室頂。
⑸爐頂表面層。
6.標高平面圖上測量點的布置:沿炭化室或燃燒室中心線在機焦距爐頭400-500mm 處各一點,機中、焦中各一點,共五點組成,各點應注明與設計標高的差值。
(四)砌磚的一般規定
1.為避免基礎受力不均,焦爐應均衡砌筑,其相鄰墻的高度差不得超過1.2m,全爐最高與最低點的高度差不得超過2.4m。
2.砌筑爐體各部位第一層以前,應根據設計所規定的磚號、磚數和磚的位置進行干排驗縫。
3.砌筑時應先砌爐頭,后砌爐墻,懸掛準線進行。
4.焦爐砌筑必須在+5℃的溫度以上方可施工。
5.不得在砌體上砍鑿磚,磚的加工面不宜朝向工作面和膨脹縫面。
6.砌筑時,應注意清掃磚的接觸面,并可用水稍微濕潤后再進行砌筑,必須留槎時,應留成斜茬。
砌筑焦爐采用雙面打灰擠漿法,對無法用擠漿法砌筑的磚,必須加強勾縫工作。
所有外露的磚縫,應嚴密并勾縫,各部位隱蔽磚縫的填縫及勾縫應逐層進行,當天的縫當天勾,勾完的磚縫應表面光滑、嚴密。
構成膨脹縫的砌體表面應平直,除填充物不應有其他雜物,6mm以下的脹縫填充馬糞紙,6mm以上的脹縫填充發泡苯乙烯泡沫板,填充物應預先加工好。
兩膨脹縫之間的滑動縫應按規定的寬度預先加工好,鋪設時,應把整個滑動縫全部蓋上。
露在爐體正面的膨脹縫應用石棉繩填緊,填充深度15-20mm。砌磚時,只準用木棰(或膠棰)校正剛砌的磚層,如有其他問題,必須經有關單位研究,酌情處理。
(五)蓄熱室砌筑
1.滑動層的鋪設
(1)在鋪設爐底滑動層以前,必須完成基礎平臺、紅磚上表面的測放、修整工作。
(2)河沙、滑動層應在砌磚時隨砌隨鋪,禁止大面積預先鋪設。
(3)鋪設時,先鋪一層河沙,后鋪一層石油瀝青油紙,再打灰砌筑。應防止泥漿掉入滑動縫內。
2 .蓄熱室墻砌筑
(1)所有標板、線桿的劃線及正面線懸掛工作,經過檢查合格后方可砌筑。
(2)砌筑時,先砌筑有線桿的爐頭,然后掛線砌筑其他爐頭。為防止爐頭移動,應一次砌筑幾層。留成階梯式茬子,墻身應按爐頭雙側掛線接茬砌筑。
(3)砌好的爐頭,應嚴防碰撞,每班前應按正面線和中心線詳細復查爐頭的位置是否移動。
(4)在砌墻時,應隨時檢查墻面的平整度,墻頂標高和相鄰墻的標高差。
(5)砌煤氣管磚時,應按垂直標桿上的磚層線,先砌兩側爐頭部位的第一塊管磚,然后掛線,經串線檢查后,以此為準線砌筑。
(6)每砌一塊管磚,就應用專業工具自下而上將多余灰漿提出,每天砌筑完后,設專人自上而下將多余灰漿透入地下室,清掃干凈管磚孔。砌蓄熱室墻時,不準扭動煤氣管磚。墻和煤氣管磚的灰縫要嚴密飽滿。
3.小煙道襯磚、箅子磚和格子磚的砌放
(1)中心隔墻在蓄熱室墻砌滿一步架高度后進行。砌筑時,應注意膨脹縫和滑動縫的鋪設。
(2)小煙道襯磚應從中心隔墻向兩側砌筑,木支撐支設,防止襯磚的彎斜和扭曲。
(3)篦子磚的砌筑,應隨即清除磚下擠出的泥漿。同時,拆除木支撐。
(4)篦子磚砌筑前,應干排驗縫,按設計要求,準確排列磚的位置。
(5)裝放格子磚前,應在蓄熱室墻上劃出靠中心隔墻及封墻之間的控制線。
(6)蓄熱室內吹風清掃后,鋪第一層格子磚,格子磚應位置準確、穩固、退臺砌放。
(7)各別格子磚放置不平穩時,可用馬糞紙墊平。
(8)每個蓄熱室放完格子磚經檢查合格后,隨即砌筑封墻。
(六)斜道砌筑
1.斜道砌筑前,應放出各斜道口的位置并將其精確的劃在蓄熱室墻的磚面上。
2.斜道的位置應砌筑準確,分層砌筑,逐層清掃勾縫,經檢驗合格后,才允許砌筑上一層。
3.斜道口的內表面應保持平整,至多每砌兩層檢查各口的中心距離,斷面尺寸是否準確。
4.斜道各層的標高應平整一致,膨脹縫及滑動縫的鋪設位置準確,整齊清潔。
5.斜道的煤氣管磚,砌筑清掃與蓄熱室管磚砌筑的方法相同。
6.斜道爐頭中心線應每兩層按燃燒室中心線找正一次。
(七)燃燒室砌筑
1.斜道頂(炭化室底)檢驗合格,標桿及標板上的位置刻畫好后,依次開始砌筑。
2.開始砌筑時,干排驗縫,頭層磚上下隨線,打好基礎,準確砌筑。
3.燃燒室砌筑以爐頭為標準掛準線,各磚層下隨磚棱,上隨準線進行砌筑。
4.燃燒室下循環孔砌完后,應隨即進行管磚口的封閉,然后覆蓋保護立火道。
5.燃燒室爐頭高鋁磚為直縫結構,為砌筑成一整體,每隔四層,用麻絲連接加固。
6.燃燒室砌筑倒架及換磚處,容易出現扭曲及錯臺,應特別注意此部位的施工。炭化室墻面上下層間,不允許有錯臺。
7.砌筑時應掛準線,逐層串線,保持墻面平滑,不得產生與推焦逆向的錯臺。個別非逆向錯臺不得大于1mm。
8.墻的平整度、灰漿飽滿度、垂直度及相鄰墻的標高差,應隨時檢查,隨即糾正。
9.立火道及看火孔內側的磚縫,應在每天下班前全部勾完。
10.上循環孔砌筑完,燃燒室過頂前,徹底清掃立火道內壁,取出保護板及大塊雜物。
11.燃燒室過頂磚應隨砌隨即清除下部擠出的泥漿。
12.看火孔的位置及孔徑(斷面尺寸)應常用標板校正。
13.炭化室封頂前,進行全墻面的測量檢查工作并做好記錄。
14.爐端墻的30mm膨脹縫,應預放兩根鋼絲繩,清掃脹縫用。
(八)爐頂砌筑
1.炭化室過頂磚砌筑前,應先將各裝煤孔及上升孔的中心線和寬度位置劃在燃燒室墻面上。
2.過頂磚應先按設計位置倒放在炭化室頂上,有橫斷裂紋不得使用。砌筑時,大頭朝下,當因磚的寬度過大砌不下時,可在每兩個裝煤孔之間反砌2-3 塊。
3.頂蓋以上的裝煤孔,上升管孔座及看火孔等必須各作為一個砌磚段,一次砌筑到頂。
4.砌筑看火孔時,嚴防磚及大雜物掉入立火道內。
5.砌筑拉條溝時應同時將上升管磚及裝煤孔兩側拉條用的鐵套同時砌入。
6.裝煤車軌道下的粘土磚墻應按設計位置正確砌筑并一次砌筑到位。
7.爐頂大坑中,砌體應逐塊整齊砌筑,灰漿可適當利用部分廢火泥。但砌筑時,灰漿要飽滿,不得用灌漿的方法砌筑紅磚和隔熱磚。爐頂缸磚砌筑應密實平整,認真勾縫。
8.干燥孔的塞子磚應預先檢查,使其適合于烘爐孔,且有2-3mm 的間隙。
9.看火孔吹風清掃完,在甲方及設計單位的配合下,安放調節磚,調節磚的位置應按要求放置準確無誤。
(九)烘爐前后的工作
1.烘爐前爐體吹風清掃干凈,發現缺陷及時修補。
2.下列部位砌體的磚縫,應在砌完爐體后進行全面檢查,對有缺陷的灰縫進行二次勾縫。
(1)炭化室墻面和地面。
(2)燃燒室爐頭。
(3)沿爐體機、焦側外露部分。
(4)裝煤孔、上升管孔機看火孔內壁磚縫。
(5)斜道正面。
(6)斜道口內用手可以勾到的磚縫。
(7)蓄熱室和小煙道的爐頭正面。
3.勾縫采用原漿勾縫,可先用水濕潤后勾成平縫。勾縫要達到灰縫表面光滑、平整和堅實。
4.爐門框和保護板的上部縫隙應設防水裝置。
5.火床、臨時縫墻與固體烘爐小灶全部施工完畢。
6.各部位的密封精整全部完成。
7.正面外露脹縫應用石棉繩封閉好。
8.爐端墻的脹縫清掃干凈后,外表塞石棉繩。深度為15-20mm,外用耐火泥漿密封。
9.火床底部用沙干鋪,鋪設應均勻平整,厚度一致。
10.砌筑工作大棚,在烘爐溫度達300℃時拆除。
11.同一炭化室的機焦干燥床和臨時封墻不得同時拆除。
12.保護板和爐頭的灌漿孔工作分三段進行,每段間隔時不得少于4小時。